无锡市积极响应生态环境部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统一部署,以“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动态化更新、精细化落实”为工作原则,全面统筹推进突发水污染事件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和重点园区防控体系建设,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能力和保障水平。
一、科学规划,构建应急防范体系
无锡市精心编制了《无锡市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围绕长江、太湖、京杭运河等重要敏感目标,构建了“1+8+N”的应急防范体系。这一体系包括1个全市总体实施方案、8个市县区具体实施方案以及N条重点河流应急处置方案,确保应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将相关工作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工作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年度重点任务,通过每月调度督办,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精准施策,建设重点防控设施
无锡市通过现场踏勘,精准识别重点河流及园区的环境风险薄弱环节,并因地制宜建设了一系列永久防控设施。截至目前,无锡市区26条入太湖重点河流、8条入长江重点河流以及涉饮用水水源地河流已全部完成闸控系统建设,累计投入资金达5.3亿元。此外,在重点化工园区共建设了10个公共应急池、35座永久闸坝、127座阀门井和1个提升泵站,排查出大量临时筑坝点和应急空间,进一步筑牢了重点区域的水污染事件应急防线。
三、科技赋能,构建环境应急“一张图”
无锡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一图”等成果数据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了全市范围内重点企业、雨污排口、临时筑坝点、应急物资库等关键数据的地理信息可视化。这一举措构建了“重点河流、重点园区、重点企业”三位一体的应急防范体系数据库,形成了战时应急风险防控“一张图”,显著提升了突发环境事件现场指挥处置的信息化水平。
四、强化保障,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依托“一河(园)一策一图”成果,无锡市构建了覆盖全市65个乡镇的“一小时”先期应急响应体系。通过细化雨水闸阀闸坝关闭、雨洪排口封堵、临时拦截坝建设等先期拦截措施,并明确乡镇先期处置责任,实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全市共建设了59个专门环境应急物资库,储备了550余项应急物资,打造了“1小时调拨圈”。此外,无锡市还依托重点企业、监测单位等部门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有效提升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无锡市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防范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为全市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无锡市将继续深化应急防范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和保障水平,为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