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危废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危废处置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近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原国家安监总局对外交流中心过程安全(PSM)特聘专家、中国化学品协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金山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咨询顾问专家组成员杨历军先生,就当前危废处置市场的现状、监管重点、管理要素及预处理风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访谈。
记者:杨教授,您好!当前很多刚性填埋场面临处置能力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的问题,您认为这些高成本的刚性填埋场将如何应对挑战,实现生存与发展?
杨历军:确实,刚性填埋场在现阶段面临不小的挑战。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废物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可能。例如,针对盐分超过10%的废物,未来可能会有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盐分的有效提取和循环利用。这不仅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此外,国家近期发布的危险废物整治政策也强调了规模化、科学化、资源化的方向,企业需积极响应,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升级,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运营,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记者:随着危废市场的规范化、严格化、标准化,监管部门对危废处置企业的监管重点将集中在哪些方面?企业应如何做好准备?
杨历军:监管部门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环保、安全和职业卫生三个方面。环保方面,企业需要关注渗漏液对地下水的影响、废气排放控制以及固废如飞灰的安全处置;安全方面,则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动态隐患排查,确保企业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职业卫生方面,则需通过全面的安环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企业应通过合规排放、全过程安环规范运营以及节点控制等手段,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者:在危废处置生产过程中,管理重点和要素有哪些?
杨历军:管理重点应实现面、线、点三个层面的系统化、节点化管理。面是指全面覆盖企业所有部门和活动,包括外来作业的管控;线则是明确每个专业的职责与风险管控;点则是具体到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企业应通过评估操作清单、分配专业线、进行风险分析、制定作业指导书等措施,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在安全、规范的环境下作业。同时,还需加强应急物资和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以及员工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记者:危废预处理过程中存在哪些常见风险?企业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
杨历军:预处理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危废物相互反应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以及不同灭火方法化学品混放导致的灭火困难。为应对这些风险,企业应首先加强危废化学品的分类管理,通过化学分析明确其性质并分类存贮;其次,需根据化学品特性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人员培训,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后,还需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提高员工的应急响应能力,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通过本次访谈,我们深刻认识到危废处置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只有不断创新、规范管理、强化监管,才能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