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我国建材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低碳转型之路备受关注。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俊伶接受了本台记者的专访,就建材行业如何加快低碳转型、完善用能权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
记者: 刘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前,我国建筑部门能源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作为上游的建材行业,其低碳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您认为建材行业应如何迈出这关键一步?
刘俊伶: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确实,建材行业的低碳转型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我认为,建材行业要走上技术可行、经济可接受的低碳转型之路,需要明确几个方向。首先,制定与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联动的中长期低碳发展目标,形成行业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其次,识别并评估各类节能减排措施和技术方案的减排潜力和成本,如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推广能效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创新生产工艺以及推动碳捕获技术等。最后,通过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技术路径,确保转型的经济可行性。
记者: 近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正式开启,而建材行业尚未全面纳入。您如何看待这一现状?未来应如何完善相关制度?
刘俊伶: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是我国推动碳减排的重要举措。目前,建材行业尚未全面纳入碳市场,但已有部分试点省份将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纳入首批交易行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随着碳市场的逐步完善,建材行业有望成为优先纳入的行业之一。在完善相关制度方面,我认为应继续加强登记制度、交易制度、履约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并明确用能权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自的角色和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加强两个市场的协同和互补关系,共同推动建材行业的低碳转型。
记者: 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的碳排放实现达峰,这些国家的经验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刘俊伶: 发达国家在碳排放达峰方面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大多是在完成工业化进程后自然达峰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能源消费需求旺盛。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应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制定适合的碳减排路径。然而,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加速我国工业碳减排进程。
记者: 最后,您对建材行业低碳转型的未来有何展望?
刘俊伶: 我对建材行业低碳转型的未来充满信心。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建材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转型机遇。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发展目标、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完善相关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等措施,建材行业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技术可行、经济可接受的低碳转型之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之间的联动,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多部门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