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中国迎来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环法》)的又一次重要修订,标志着国家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新修订的《海环法》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旨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排污许可管理、垃圾污染防治及陆海统筹等措施,全面提升海洋环境质量。然而,尽管本次修订亮点纷呈,但中国绿发会等环保组织仍指出,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一、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的局限
新修订的《海环法》在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构建上体现了最严格的要求,但在公益诉讼的参与主体上,依然维持了现状,即将提起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仅限于“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和“人民检察院”。这一安排忽略了社会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潜力。社会组织通常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发现并应对环境问题。因此,允许社会组织参与公益诉讼,不仅能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海洋保护,还能提升法律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二、噪声及光污染防控的缺失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海上噪声和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然而,本次《海环法》修订并未将这两类污染纳入法律规控范围。噪声污染主要来自船只螺旋桨、海上风电场等,改变了海洋的自然声学环境,对海洋生物的行为和生理造成负面影响。光污染则主要源于城市夜间照明和海上灯光捕鱼,对海洋生物造成干扰,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因此,未来在修订《海环法》时,应充分考虑这两类污染的危害性,增加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烟头及塑料垃圾治理的不足
烟头和塑料垃圾是海洋环境中的重要污染源。它们不仅难以降解,还会分解成微塑料进入海洋生物体内,最终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尽管《海环法》对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有所关注,但并未明确提及烟头垃圾这一同样严重的污染源。因此,建议在未来的法律修订中,增加对烟头及塑料垃圾治理的条款,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
四、信用体系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缺位
将信用体系纳入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提升环境保护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违法责任主体实施信用监管,可以有效震慑潜在的违法行为者,降低执法成本。然而,本次《海环法》修订并未采纳这一建议。未来在修订过程中,应考虑将信用体系与海洋环境保护相结合,建立健全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本次修订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未来在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社会组织的作用、噪声及光污染的防控、烟头及塑料垃圾的治理以及信用体系的建设等问题,以构建更加完善、有效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